少爷呷四方 053期:涟源蓝溪桥的"龙虎斗"
涟源蓝田镇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镇,由于水陆交通发达,自古就是一个繁华的小镇,今天的涟源市区也是从这个古镇开始发展出来的。
古镇的街道还保留有很多的古建筑,古色古香。
涟水河从城中流过。
河中的古井至今仍然在为两岸百姓造福。
这座建于道光5年(1825年)的“蓝溪桥”横跨两岸。
桥南头是光明街,至今还保留着青石板路。
在桥南头就有这样一家“蓝溪桥面馆”。
这家店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,据@李小韬 童鞋讲就是这条街上依然保持着最传统的下面条方式,而且这里还有一道特色菜 —— “龙虎斗”!
面馆不大,只有几张桌子,但平时生意很好,每天卖完即收,有时候上午来晚了还吃不到了。
厨房是很简单的,我好奇地进来看一眼。
这里下面条的方式跟湖南其它地方的大同小异。
锅里是肉丝煨码。
这个店子里的面条只有这一种肉丝码子,舀一勺,码子清澈,用的纯瘦肉,汤里没什么油水,肉丝刀口整齐,看得出并不像长沙的煨码那样经过较长时间的煨制。
这里的面条都是这种自家制作的挂面,面条又扁又细,入水稍煮即熟,面质细滑而不烂。
说到这里的面条,不得不提起涟源的面粉。涟源盛产面粉,三十年代就颇有名气。民国初期,蓝田镇相断发展80余家畜力制粉磨坊,施行季节性面粉生产。后经梁承衡、梁邑新、梁绳武等人集股筹资,引进中型“12218”寸磨粉机六台,开始了面粉的机械化生产。涟源面粉的制作,主要采用当地特有的水土条件下培植的优质小麦与外省的特定小麦,按比例混合搭配,严格分级研磨筛理,精制而成。通常,每百公斤小麦可研磨三十多公斤面粉,面粉色泽洁白,面筋质高,柔软细腻,营养丰富。是制作各种食品和高级糕点的最佳原料。
这里有面条也有馄饨,所用的馄饨皮比我们长沙看见的略大,包馄饨的手法也很特别,最后包出来的馄饨像个燕子,皮是散开的。
碗底的料很丰富,直接下辣椒粉也是在其它地方很少见的。
这里管“龙虎斗”简称为“斗”,跟老板说“下两个斗”,老板就熟练地下起面来。
面条和馄饨在锅里先煮一下,不一会面条就熟了。
盖上码子,还没完。
这时馄饨也熟了,再下盖上馄饨。
一碗精彩的“龙虎斗”大功告成!
说它精彩,它色彩丰富,红绿棕白,层次分明!葱香、猪油香撩动你的唾液腺!汤底和肉丝的鲜加上干椒粉的辣让你食欲大增!面条和馄饨皮滑嫩而不软烂,入口就像质感极好的米粉!
一吃起来就根本停不下嘴,尽管大汗淋漓,但我连最后一口汤也不肯放过!
吃得太hi,忘了介绍门口的油货小摊。
这里还有一种涟源当地的特色美食“油炸粑”,是用米磨成米浆,加入葱花,倒在模子里油炸而成的,卖的时候是论斤称的。
据说这是一道跟湘军有关的主食,过去湘军士兵是用粽叶把这些坨串起来,这样方便携带,油炸的食物不容易变质也比较抗饿,所以行军打仗的时候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行军干粮。因为这种油炸粑圆圆的,色泽金黄,串起来后就像是一串铜钱,还有人叫它“铜钱串”。
吃起来外脆里嫩,葱油的香跟长沙的葱油粑粑有几分相似,当地人经常吃龙虎斗的时候下几个油炸粑,用汤泡发了后吃下去也别有一番风味。
其实熟悉粤菜的朋友都知道广东有道叫“云吞面”的美食,跟这个龙虎斗如出一辙,为什么长沙没有发展出云吞面呢?我想这主要是因为面条的质地。长沙的面条是碱面,相对比较粗厚,跟软滑的馄饨皮搭配起来从色泽、口感和味道上都不合适。也只有涟源的这种优质挂面才能与馄饨一起变成最具特色的美食!
志大少爷订阅号,原创网络屌丝文学精品,各种吃喝玩乐,各种伪真善美,各种伪历史文化,欢迎订阅,给你好看~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看052期《少爷呷四方》—— 快快酒家